1940年3月的东北,雪花像柳絮一样纷飞,西北风像野兽一样怒吼,日本侵略者伪满吉(吉林)长(长春)地区“讨伐”司令官每日噩梦连连、夜不能寐,无奈之下命令伪通化省警务厅长亲自为一位中国抗日志士举行祭祀安葬仪式。这位让日本人闻风丧胆的民族英雄,就是家喻户晓的中国抗日名将杨靖宇。
杨靖宇,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党的《八一宣言》称其为民族英雄。1938年2月,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谈话中说: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杨靖宇的钢铁意志和不屈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至今,在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还生生不息传唱着当年将军创作的多首诗词歌谣。
(一)
杨靖宇自幼丧父,在混乱、衰败、贫穷的环境中长大。眼看着山河破碎的祖国和艰难生存的家人,他常怀忧国忧民、救亡图存的赤子之心。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百姓历经战乱、流离失所、苦不堪言的生活状态让他十分痛心,作《战区灾民生还时之感想》抒发感慨:“呜呼,是翁何辜至耄耋尚遭兵祸切肤之忧。”文中尖锐抨击了军阀不顾百姓死活,为一己私欲发动战乱的罪行,充分展示了当时杨靖宇心中欲匡复河山的远大抱负和要以结束战乱、拯救人民为己任的宏伟志向。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杨靖宇积极带领家乡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运动。成功领导了确山农民运动并建立了确山临时治安委员会这一掌握在人民手中的政权,在北伐战争中为北伐军提供了极大支持,助推了第二次北伐的胜利。在二次北伐胜利庆功大会上,杨靖宇十分兴奋,用饱蘸浓墨的大笔书写了一副对联:“庆今日克复郑汴澄清黄河水,祝他年直捣幽燕扫尽长城灰。”对联不仅抒发了杨靖宇对于北伐军取得胜利的由衷喜悦,也表达了其坚决革命的强烈愿望。
正如对联所愿,在确山农民运动成功的影响下,河南其他地区也先后掀起农运高潮,纷纷建立起自治政权。面对胜利,杨靖宇带领几位同志共同编写了一首《打确山》在当地群众中广为流传:“……人民武装进了城,治安委员把民安。苛捐杂税都废除,全年钱粮豁免完。群众看了这布告,哪有一个不喜欢。”诗歌用朗朗上口、富有韵味的语言,既生动描绘了农运以后当地农民推翻了封建统治者的剥削压迫政权,翻身做主人的喜悦心情,也肯定了农会废除苛捐杂税,推行惠民政策,深得人民拥护的成功实践。
(二)
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成为中国抗战前沿,杨靖宇以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高超的军事才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带领东北人民进行了十余年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他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正确分析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之后的形势,提出东北抗日的斗争策略,带领部队深入开展游击战争,逐渐成为一支让日寇闻风丧胆的抗日武装力量。1936年7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成立,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为了凝心聚力,再创佳绩,杨靖宇文思涌动,创作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乒乓的冲锋杀敌缴械声,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正确的革命信条应遵守,官长士兵待遇都是平等。铁般的军纪风纪要服从,锻炼成无敌的革命铁军……”这首军歌生动而庄严地宣告了东北抗日联军的性质和宗旨,鼓舞抗联将士在反日斗争中奋勇杀敌,完成民族解放的神圣任务,气势恢宏、凝神聚力、影响深远。
感慨于东北抗联斗争的恶劣环境,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彭真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二十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一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二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三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东北抗日联军克服了诸多今天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对力量远胜于自己的敌人,在取得许多胜利的同时,也遭遇过惨痛的失败。1936年,为了与党中央取得联系,杨靖宇两次组织第一路军西征。但是由于敌人的围追阻截,都以失败告终。然而,暂时的失败并没有摧毁队伍继续抗日的信心,为了鼓舞士气,杨靖宇专门创作了《西征胜利歌》:“红旗招展枪刀闪烁我军向西征,大军浩荡人人英勇日匪心胆惊。纪律严明到处宣传群众俱欢迎,创造新区号召人民为祖国战争……”诗歌中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失败中总结出诸多胜利因素:西征队伍在途中宣传了党的抗日主张、团结了当地群众;部分战斗取得胜利,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成功转移了敌人视线,缓解了老游击区的抗战压力等。杨靖宇将这些令人振奋鼓舞的信息融入诗歌,在军队中广为传唱,极好地提振了抗日队伍的气势。
(三)
坚决反抗法西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基本内容。东北抗联队伍中有诸多朝鲜同志,与中国人民一起共同抵御外敌入侵。为了建立广泛而巩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为了歌颂中朝两族人民的深厚友谊,杨靖宇创作了《中韩民族联合抗日歌》:“热血沸腾,杀声冲天,民族齐觉醒,壮夫断臂,争先恐后,共夺万年灯。旌旗所至,势如破竹,虏焰自息影,阵容强化,战线巩固,基础早奠定……”这首诗歌曾经在第一路军中广为传诵,极大地激励着两族抗联干部精诚合作,共同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成为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工作的光辉典范。
1940年2月,东北的严冬异常寒冷,杨靖宇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与敌人殊死拼搏,战至最后一人,壮烈牺牲,为后人留下了悲壮的英雄事迹。1958年2月23日,在杨靖宇殉国18周年之际,党和国家在吉林省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隆重举行杨靖宇将军公祭安葬仪式。数以万计的各界群众冒着严寒前来悼念。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向杨靖宇烈士献花圈,毛泽东亲笔为其题挽辞:“靖宇同志永垂不朽”。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东北民间依旧传唱着民谣:“十冬腊月天,松柏枝叶鲜。英雄杨靖宇,长活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