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法官,这样的结果我们都能接受。”近日,在永宁县法院杨和法庭,原本争执不下的夫妻在承办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平静签下离婚协议,一场剑拔弩张的婚姻纠纷以柔性方式画上句号。
杨某(女)与王某(男)已结婚八年,未生育子女。近年来,因生活琐事累加矛盾,双方经常发生激烈争吵,杨某也因此患上抑郁症。自2022年起,杨某离家居住,分居期间,彼此沟通愈发稀少,感情逐渐破裂,杨某遂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
法庭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通过阅卷发现,原被告双方主要矛盾在于日常沟通少,且二人均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无法正常工作,目前由双方父母照顾日常起居。诉至法院,二人都十分在意自己父母的感受,法官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便以此作为调解的突破口。
调解初期,杨某情绪激动,称王某常有行为过激举动,导致其长期担惊受怕患上了抑郁症,因此坚决要求离婚;而王某则表示,杨某是因不满自己患有腿疾才离家两年,他一直试图挽回这段婚姻,因此不同意离婚。面对双方的对立情绪,法官并未急于推进调解,而是先为两人“降温”,耐心倾听各自的诉求与委屈,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情绪宣泄空间。
找准症结后,法官从双方家庭生活情况及双方父母对子女援手相助入手,帮助他们分析婚姻出现问题的症结。“你们目前的情况,照顾自己都很困难,再继续纠缠对方的错误,只能激化矛盾,两败俱伤,给双方父母增加更大心理的负担。”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情理疏导与法律释明,双方情绪逐渐平复。王某最终同意离婚,两人在法庭内深深相拥,郑重地为这段婚姻做了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