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县人民法院
首页 法院概况 工作动态 诉讼服务 司法公开 知法园地 文化建设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永宁县人民法院->工作动态->法院新闻
一场沾满泥土的初心修行|永宁法院“三同”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转眼间,永宁法院“三同”实践活动已圆满收官。永宁法院新入职的六名干警与望远镇永清村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田埂间挥洒汗水,在屋檐下拉近距离,亲身体会了基层生活的烟火气,也读懂了群众需求的真实模样。

结业仪式上,永清村书记王静对六位干警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感谢他们帮村民分担农活、耐心倾听村民诉求,发挥专业所长,为村民解答法律问题。同时,村书记也向干警们真诚表达:“欢迎以后常回来看看,多来给村民讲讲法、支支招!”

此次实践锻炼时间虽短,却让干警们从最初对农活的生疏、对基层的陌生,变成了与村民并肩劳作的默契、与群众掏心交流的熟络。那些沾满泥土的裤脚、汗水浸透的衣衫,都成了实践中最生动的注脚。下面,就让我们听听他们在这场“三同”实践中,心底沉淀下的那些感悟与思考。

周岩:初到永清村时,看着温棚里垂挂的豆角、果园里饱满的李子,只当是场新鲜体验。可真拿起农具才知道,弯腰摘豆角不到半小时,腰就酸得直不起来;正午的太阳烤在背上,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泥土里瞬间洇开。傍晚帮农户劈柴,斧头磨得手心发红,浓烟呛得眼泪直流,可围着灶台吃那锅柴火饭时,糙米的香、青菜的鲜,是城里餐馆比不了的踏实。

李海洋: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公务员,虽然此次三同活动只有短短一周的时间,但是我的收获颇丰。我们与村民一起摘豆角、杏子、生火做饭,感受着村民田间地头劳作的辛苦与日日炊烟的温馨踏实;我们学着村民的样子拔除路边的杂草,腰弯得像张弓,起身时眼前发黑,可看着清清爽爽的田垄,让我有了满满的成就感,这看似简单的农活,让我理解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葛娟:此次“三同”实践活动,是场深刻的“接地气”的心灵修行。脱下法院制服换上劳作的鞋,除草时才知烈日下弯腰的酸胀,摘豆角时方晓指尖被藤蔓勒出的红痕。灶台前学烧火,浓烟呛得睁不开眼,村民一句转着柴禾让它透气,火就旺了,烟也少了藏着最朴素的生活智慧。这些曾只在电视里见过的“农务”,如今成了掌心真实的温度。法治宣传时,老乡们问的多是民间借贷,他们不爱听法条,更信“掰开揉碎”的道理。这让我醒悟,普法不止于发放宣传册,更要把政策养分输送到田间地头。

赵金燕:犹记得第一天到永清村,城市的喧嚣被清脆鸟鸣取代,满眼绿色让我这个第一次进村的人满心期待。农户大哥大姐端出刚摘的蔬菜招待我们,可接下来的农活给了我不小“打击”分不清杂草和菜苗,摘豆角慢得跟不上趟还好大姐耐心教我:“杂草要连根拔才除得净,豆角得掐果柄,拽着拔容易坏。”慢慢上手后才发现,干农活和普法一样,都得讲方法普法工作不是简单的宣传法条,而是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展开,正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到乡土社会的“无讼”特征,要注重多元化的矛盾化解方式,优先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此次实践活动,也让我真正懂得了司法为民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而是得沉到田间炕头,摸清群众的心思,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办事,这才是真道理。

谷雪:住进雷大哥家的第一天,看着土灶、菜园,心里有点发怵。可大哥大嫂的热情很快打消了我的拘谨,餐桌上总有刚摘的黄瓜、西红柿,在温棚里摘豆角时,四十度的高温闷得人头晕,汗水流进眼睛里又辣又疼,可看着大嫂开心地说“这会摘,就能在凌晨三点赶个早市,能卖不少钱呢”!我们谁也没喊停,而是默默加快了速度。凌晨两点多,雷大哥他们出发了,准备赶去集市,那一刻我突然懂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重量。

这几天,我学会了烧火、摘菜,更学会了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事。原来“心系群众”不是空话,是凌晨帮着挑担时的沉甸甸,是听着诉求时的揪心头,是解决问题后的踏实感——这些,都在此次实践活动中,深深刻进了我心里。

马小娟:此次实践活动,比我想象中的辛苦,但大家都积极卖力坚持做完了,虽然辛苦,却也不乏收获。通过这样的劳动,我体会到这才是真实的农村生活,才是真正的同吃同住同劳动,只有我们低下了头、弯下了腰,体会过了农民的辛苦,体验过了他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也才有更有资格说“心系群众”“服务人民”。 
来源: 责任编辑:
☆ 永宁县人民法院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永宁县人民法院网”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永宁县人民法院网,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和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使用本网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永宁县人民法院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永宁县人民法院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需要同永宁县人民法院网联系的,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